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

農場參訪-青松育苗全紀錄

2011/2/10

農曆年後,小農紛紛準備春耕。今年阿寶希望可以帶著志工團積極進行小農的田間紀錄,可是農夫的田間工作緊隨著季節天候,不會管志工是否組織完善準備充分,時間掠不準更是正常…我們也只好打破工商業社會給我們的制式訓練─擬定計畫、排定時程、按表操課…改成跟著農夫,跟著老天爺調整我們的步調囉!

原本預定2/11下種,因為幾日天氣晴暖,穀種的發芽情況比預期要快,多等一天,發根狀況就過頭了,緊急通知志工的結果,只有小黑能到,我們也就只好代大家上了豐富的一課。當天還有二位去年開始種稻的師仔─麗花和宏泰一起來見習。

育苗的時間大約在立春之後,需要幾道程序:

一、浸種(可惜這個流程沒有跟到),在立春前後。看氣溫狀況需要四~六天不等。通常會將穀種裝在布袋裡,在流動的溪水中浸泡,為的是讓穀子中的荷爾蒙漂走,這種荷爾蒙會讓穀子發芽參差不齊,以便在環境不穩定的自然中取得更大的生存機會,卻不利農人的田間作業。

二、挑選穀種。播種前要將紅米挑出來。紅米屬於一種野生稻,自行留種都會有些基因還原,如果不加以挑揀,稻種的純度就會慢慢降低。紅米在田間整穗時較容易分辨去除,青松已經做過田間處理,但仍有漏網之魚。紅米在乾的稻穀時不容易分辨,但充分浸水之後卻不難看出──陽光下有點透明微紅,所以都在這時候挑紅米。

挑出紅米

去殼後顏色不同

漂洗


三、準備秧床──這個部份還包括:

A圍出秧床範圍,老農的說法是一分地粳稻需要長寬各七步,秈稻則是九步乘九步。頭一個閃過腦海的念頭是:青松的七步和麗花的七步差別可不小!果然,這是個大原則,農夫做久了都會自行調整。這樣的面積需要的稻種約十斤。

圍好的苗床

B揉土:為了讓秧苗根系順利生長容易鏟起,必須將土中雜物(枯枝草葉石頭等)清理乾淨,也將較硬實的土塊揉碎。

揉土

看站起來伸腰的頻率就知道功夫到哪裡XD

C做排水溝:沿著秧床四週挖出一圈排水道,以便控制秧床水分。
D概平

掠排水溝

E插上網柱:撒播種子之後罩上網子,以防鳥啄。(我媽說她的童年在沒有網子的年代,剛會走路就被放在秧床旁邊趕鳥,整天都不能離開,中午大人會送飯到田裡,沒有盡到職責就沒飯吃!)

定網柱

概平


四、灑種、覆蓋網子
灑種


完成這些程序,再過20~25天就可以插秧了!

青松屋旁這塊田五、六年來一直保持手工操作、自行留種。在全面機械化的時代,維持一塊手工田對青松而言是一種儀式,也藉由年復一年的操作保持記憶。這批稻種不同於一般育苗場使用的種源,而是一位老農自行保留的,同樣是秈稻品種,卻比一般秈十號早熟約一週。產量與口感沒有太大差別,但這一週的差距,在多颱的宜蘭,可以避免許多風險。

一般秧苗場使用的種子來自採種田,採種田的管理比一般到田要更加嚴謹,這機制從日據時代就有。種穀的收購價較高,被選為契作採種田的農戶也是一種榮譽,通常這些農戶身上都會累積豐富的經驗,幾近活字典。


雜談

※紅米在乾的稻穀時不容易分辨,但充分浸水之後卻不難看出──陽光下有點透明微紅,所以青松都在過種子之後挑紅米。

→麗花:也許用透明桌面底下打燈,可以更容易挑。

→眾:麗花牌挑米機專利。


泰國米之神中心用輾去外殼的糙米進行選種,更加精準,缺點是在土中育苗容易發霉,必須使用砂盤。

→青松:不是「身土不二」嗎?怎麼可以讓秧苗離土呢?

............也算發人深省!


志工團魔鬼團長/阿寶

1 則留言:

  1. 上了寶貴的一課,吃米也要了解種稻呢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