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喜願共和國」
1995年,行政院農委會宣布放棄糧食自主政策,只追求「糧食供需平衡」,也就是不管糧食從哪裡來,只要能維持市場上有足夠的供應量就好!當年國際石油價格每桶20~30美元。
2007~2008年糧食危機爆發,全球穀物價格上漲將近40%,國內食品產業大幅震盪;這一年也是台灣破天荒頭一遭停止從美國進口玉米,改從大陸購買,當時油價每桶120美元…
喜願麵包的總監施明煌先生,自稱原本只是一個麵包師傅,因為經歷了2007年進口麵粉大幅漲價的衝擊,開始關注台灣的糧食安全,這一思考,啟動了一波糧食自主運動。2007年,喜願麵包開始與台中大雅的麥農合作,揭開「麥田狂想」的序曲,此後,一面陸續與全台各地的農友合作生產,比較小麥在各地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長狀況,一面與麵粉廠切磋研磨、加工、儲藏等技術,同時開發麵粉以外的各類產品,讓產銷管道得以暢通。
2010年起,台灣進口小麥已經超出稻米消費量,成為國人主食的第一位,而我們的小麥自產量仍然微乎其微,幾乎完全依賴進口。但各糧食項目中自給比例最低的應屬雜糧,於是喜願共和國的第二階段任務,便是將糧食自主的領域擴大,2011年開始號召「大豆特工隊」,與全國各地的農友契作生產本土黃豆與黑豆.....
這個以糧食自主為號召的喜願共和國,正以堅定的實踐,掀起一場從飲食信仰到生活態度的寧靜革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